安世半导体危机催化行业变局,供应链多元化成破局关键
日期:2025-11-07 11:24:56 浏览量:1167 标签: 行业资讯
近期,安世半导体中荷双方的控制权之争持续升级,引发全球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高度关注。10月23日,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发布官方声明,驳斥荷兰安世半导体关于中国工厂芯片质量的质疑,强调所有在华生产并交付的产品均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及安世一贯的技术标准,并表示荷兰总部相关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
_20251107112330_278.jpg)
这一声明使安世半导体中荷双方的控制权矛盾彻底公开化,随之而来的供应链危机正在全球汽车产业迅速蔓延。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已发出警告,安世半导体芯片的库存普遍预计仅能维持几周,若供应中断问题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甚至可能导致汽车生产停产。大众汽车等车企的芯片库存也已告急,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脆弱性在此次事件中暴露无遗。
市场层面,安世部分车规级产品已经出现缺货,部分产品甚至“有价无市”。从10月中旬起,二极管、MOSFET等关键元件现货库存明显吃紧,车规级料号交期已延长至12周以上。市场预计第四季度这些元件价格可能调涨5%至15%,高端车规与工控元件涨幅甚至可能超过两成,行业恐将重现疫情期间的“缺料潮”。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市场的重要供应商,以19.2%的份额稳居前三,其东莞工厂承担着全球约70%的封装任务,此次事件导致的供应中断使得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陷入严重供需失衡。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单车半导体用量较燃油车翻倍,安世擅长的二极管、三极管等基础元器件需求持续攀升,使得此次供应链危机的影响更为深远。
面对危机,产业链正在积极寻求应对策略。短期来看,企业可通过加大关键元器件安全库存、拓展替代供应商渠道等方式应对供应不稳定风险。长期而言,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提前布局国产替代方案将成为企业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关键。目前,安世半导体主要产品线已有相应的国产替代方案,如在二极管领域,扬杰科技的1N4148WS、苏州固锝的LL4148等型号性能与安世产品接近。
安世半导体事件不仅是一场企业控制权之争,更成为全球电子产业链重构的催化剂。它警示行业供应链过度集中的风险,同时也在倒逼企业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布局。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推进和全球产能的重新分配,电子元器件产业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重塑,而具备资源整合能力和技术服务平台优势的渠道,将在这一转变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